序号 |
奖励名称 |
获奖等级 |
成果名称 |
获奖单位 |
获奖人员 |
2011年 |
1 |
山东省科学技术奖(科技进步奖) |
二等奖 |
电弧炉炼钢流程能量优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|
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朱荣(2)刘润藻(5)董凯(7) |
2 |
冶金科学技术奖 |
一等奖 |
首钢高炉高风温技术研究 |
首钢总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、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|
张建良(2)国宏伟(8)左海滨(15) |
3 |
冶金科学技术奖 |
二等奖 |
高炉炉顶摄像装置的开发与应用 |
122cc太阳成集团、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、北京神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|
高征铠(1) |
4 |
冶金科学技术奖 |
二等奖 |
唐钢建筑用长材高效率、低成本洁净钢制造平台 |
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、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徐安军(5)贺东风(10) |
5 |
冶金科学技术奖 |
三等奖 |
细粒赤铁精矿厚料层烧结技术研究与应用 |
鞍钢集团矿业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吴铿(4) |
6 |
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|
三等奖 |
首钢高炉高风温技术研究 |
首钢总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、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|
张建良(2) |
7 |
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|
三等奖 |
首钢迁钢洁净钢生产技术开发 |
首钢总公司、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王新华(2) |
8 |
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|
三等奖 |
插入式炉窑摄像仪及在高炉上的应用 |
122cc太阳成集团、北京神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|
高征铠(1) |
2012年 |
9 |
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 |
二等奖 |
从含金硫化矿中整体清洁回收硫金铁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|
江西理工大学、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、铜陵金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、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江西朝盛矿业有限公司 |
苍大强(8) |
10 |
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自然科学奖) |
二等奖 |
负热膨胀氧化物及相关材料的制备和反应机理研究 |
122cc太阳成集团 |
邢献然(1)陈骏(2)邓金侠(3)于然波(4)蔡宗英(5)燕来(6) |
11 |
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科技进步奖) |
二等奖 |
从低品位含金硫化矿中综合回收硫金铁新技术研究 |
江西理工大学、铜陵金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、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、江西朝盛矿业有限公司 |
苍大强(5)李宏煦(9) |
12 |
冶金科学技术奖 |
二等奖 |
120m3高炉科研解剖研究 |
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张建良(2)程树森(4)左海滨(6)国宏伟(8)刘征建(10) |
13 |
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|
三等奖 |
烧结料层减荷高效节能技术研发 |
福建省三钢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、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张建良(2)左海滨(4) |
14 |
天津市科学技术奖 |
二等奖 |
天钢3200m3高炉合理操作炉型研究与实践 |
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张建良(3)国宏伟(5)左海滨(7) |
15 |
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|
三等奖 |
三种宽带隙半导体一维材料的生长和物性研究 |
122cc太阳成集团 |
李建业(1) |
16 |
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|
二等奖 |
氧化钛(锌、铈)一维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|
北京大学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张梅(2)郭敏(3)李玉祥(7)王亚丽(8)马腾(9) |
17 |
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一等奖 |
钢铁企业低压余热蒸汽发电和钢渣改性气淬处理技术及示范 |
河北联合大学、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、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(4) |
无(苍大强) |
2013年 |
1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二等奖 |
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复合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|
河南科技大学、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东北大学、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、北京工业大学 |
朱荣(5) |
2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二等奖 |
钢铁企业低压余热蒸汽发电和钢渣改性气淬处理技术及示范 |
河北联合大学、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、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无(苍大强) |
3 |
冶金科学技术奖 |
一等奖 |
超大型高炉高效低耗技术集成项目 |
首钢总公司、钢铁研究总院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、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、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|
张建良(8) |
4 |
四川科技进步奖 |
三等奖 |
微合金化钢连铸过程C、N化物析出行为及控制技术研究 |
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、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孙彦辉(4) |
5 |
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 |
二等奖 |
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可控合成高性能耐火材料关键技术 |
山西新型炉业集团有限公司,122cc太阳成集团,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,北京首华科技发展公司 |
张梅(1)彭 犇(2)岳昌盛(3)郭敏(4) |
2014年 |
1 |
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|
二等奖 |
高效低耗少渣炼钢新工艺的开发与创新 |
首钢总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、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、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|
王新华(2) |
2 |
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|
三等奖 |
超大型高炉高效低耗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 |
首钢总公司、钢铁研究总院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无(张建良排位靠后,未获个人证书) |
3 |
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|
二等奖 |
高辐射覆层技术在高炉热风炉和焦炉上的应用 |
山东慧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、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、安徽工业大学、山东建筑大学 |
苍大强(2) |
4 |
冶金科学技术奖 |
三等奖 |
天钢高炉侵蚀模型与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|
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张建良(2)左海滨(3)黄冬华(5) |
5 |
冶金科学技术奖 |
三等奖 |
大型高炉安全、高效、长寿运行智能预警系统及数字化炼铁技术研发 |
酒泉钢铁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北京北科亿力科技有限公司 |
赵宏博(2) |
6 |
冶金科学技术奖 |
一等奖 |
“留渣+双渣”转炉炼钢新工艺技术创新 |
首钢总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、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、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|
王新华(2) |
7 |
冶金科学技术奖 |
三等奖 |
安全长寿高炉炉缸炉底内衬及结构新技术 |
巩义市五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河南科技大学 |
张建良(2)左海滨(4)焦克新(5) |
8 |
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二等奖 |
高效长寿安全型滚轮固定式铸铁机 |
世林(漯河)冶金设备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程树森(3) |
9 |
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三等奖 |
大型高炉安全、高效、长寿运行智能预警系统及数字化炼铁技术研发 |
酒泉钢铁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北京北科亿力科技有限公司 |
赵宏博(2) |
10 |
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|
三等奖 |
低成本优质热轧带钢SPHC工艺流程优化技术集成 |
德龙钢铁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孙彦辉(7) |
11 |
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一等奖 |
大型高风温顶燃式热风炉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 |
郑州安耐克实业有限公司、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程树森(3)陈川(8) |
12 |
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|
特等奖 |
大型高风温顶燃式热风炉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 |
郑州安耐克实业有限公司、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程树森(3)陈川(8) |
13 |
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一等奖 |
安全长寿高炉炉缸炉底内衬及结构新技术 |
巩义市五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河南科技大学高温材料研究院 |
张建良(2)左海滨(3)国宏伟(7)刘征建(8) |
2015年 |
1 |
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 |
一等奖 |
工业固废协同耦合制备高性能耐火与保温材料研究 |
北京大学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山西新型炉业集团有限公司、长治市华兴环保工程有限公司、中源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|
张梅(2)郭敏(3)岳昌盛(7)彭犇(8)董鹏莉(9)王海娟(10)唐续龙(13) |
2 |
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三等奖 |
天钢高炉侵蚀模型与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|
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(1) 122cc太阳成集团(2) |
张建良(2)左海滨(3)黄冬华(5) |
3 |
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二等奖 |
高配比钒钛磁铁矿高强度冶炼系统技术研究 |
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、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重庆大学、中南大学 |
张建良(无排名) |
4 |
冶金科学技术奖 |
一等奖 |
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|
122cc太阳成集团、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、天津天管特殊钢有限公司、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、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、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、北京荣诚京冶科技有限公司、唐山文丰山川轮毂有限公司 |
朱荣(1)刘润藻(2)董凯(7)马国宏(14)王玉刚(15) |
5 |
冶金科学技术奖 |
一等奖 |
超大型高炉高风温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|
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、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、郑州安耐克实业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程树森(4) |
6 |
冶金科学技术奖 |
一等奖 |
高配比钒钛磁铁矿高强度冶炼系统技术研究 |
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、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重庆大学、中南大学 |
张建良(11) |
7 |
南昌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一等奖 |
炼铁系统原燃料资源优化 |
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张建良(2)左海滨(10) |
8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二等奖 |
特殊钢大断面连铸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与应用 |
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、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、中冶连铸技术工程有限公司、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张家泉(5) |
9 |
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三等奖 |
炼铁系统原燃料资源智能优化系统研究 |
122cc太阳成集团、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苏州大学 |
张建良(1)国宏伟(6)左海滨(7)刘征建(11) |
10 |
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二等奖 |
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|
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北京荣诚京冶科技有限公司 |
朱荣(2)杨树峰(6)马国宏(8) |
11 |
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三等奖 |
基于铁矿粉烧结特性互补的天钢烧结优化配矿技术研究与实践 |
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张建良(2) |
2016年 |
1 |
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三等奖 |
高抗腐蚀油气用管高效冶炼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|
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、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|
2 |
冶金科学技术奖 |
一等奖 |
兰炭、提质煤在炼铁领域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|
122cc太阳成集团、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、神木县兰炭产业服务中心、包头钢铁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、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、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、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、辽宁科技大学 |
张建良(1)刘征建(10) |
3 |
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|
其他奖 |
张立峰 |
|
张立峰 |
4 |
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|
三等奖 |
基于人工智能的矿热炉综合节能系统 |
许继集团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宁夏英利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|
张建良(2) |
5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二等奖 |
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 |
122cc太阳成集团、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、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、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、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、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 |
朱荣(1)刘润藻(2)董凯(9) |
6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二等奖 |
高效低耗特大型高炉关键技术及应用 |
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、清华大学 |
张建良(3)杨天钧(6) |
7 |
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 |
一等奖 |
低浓度SO2资源化经济利用新技术集成与示范 |
云南云铜锌业股份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(4) |
王成彦(2) |
2017年 |
1 |
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 |
一等奖 |
废杂铜制备高品质黄铜合金技术及产业化 |
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|
王成彦(1)张立峰(6)赵洪亮(8)陈永强(15) |
2 |
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|
三等奖 |
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与余热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|
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中南大学、北京荣诚京冶科技有限公司 |
朱荣(2) |
3 |
冶金科学技术奖 |
二等奖 |
武钢转炉-RH精炼流程网络集成技术创新 |
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、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|
姜敏(7) |
4 |
冶金科学技术奖 |
三等奖 |
首钢烧结高温烟气循环提质节能减排新工艺 |
首钢总公司、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张建良(未排名) |
5 |
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|
三等奖 |
次氧化锌粉深度治理低浓度SO2烟气耦合提取有价组元新技术及产业化 |
云南云铜锌业股份有限公司、北京矿冶研究总院、122cc太阳成集团 |
王成彦(2) |